中國汽車報特約記者﹐世界日報記者潘立功密西根報導 (文/圖)
中國汽車報﹕借國際合作﹐把握中國汽車發展機遇 2014年2月24日
世界日報﹕ 汪大總﹕中國汽車已與世界接軌 2014年3月1日
汪大總(左二)與2014年底特律北美國際汽車展主任羅德阿爾博茨(Rod Alberts)先生(左一),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總領事趙衛平(右二)和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展主任柴佔祥(右一)合影。 (潘立功攝影)
與汪大總在車城話汽車
在底特律2014年國際汽車展之後,難得的好機會采訪了“中美汽車交流協會(USCAE)”會長﹐“春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Ophoenix Capital Management Inc.)”董事長汪大總先生。大總知識淵博,信息廣泛,思路清晰﹐侃侃而談。
1. 站在世界汽車發展前沿……
在今年底特律2014年國際汽車展之後﹐我抓緊機會向汪大總討教了一連串現在汽車工業面臨的新思維﹐新狀況﹐新對策﹐新趨勢和新的挑戰。
立功問:請大總談談對今年底特律國際車展的看法、亮點、以及2014年全球汽車工業的挑戰。
大總答:從底特律2014年國際汽車展,我看到了兩點:看到了美國汽車工業的複蘇和美國汽車壟斷的地位不在。從今年的産品來看,與前幾年相比,産品水平提高了,尤其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的産品更新,新技術投入,走在世界汽車工業前面。汽車電子技術、主動安全、新材料使用等等,前景樂觀。而如今中國的汽車展,其規模、面積、展車數量、觀衆,以及全球車企的關注度等等已經比北美車展大多了。這說明世界汽車格局的重心在向中國轉移。
立功問:爲什麽中國汽車的近年沒有再來底特律參展?
大總答: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是必不可擋的趨勢,只是時間遲早而已。但我預計不會在短期內成爲發達國家汽車市場中的主流品牌。中國國內市場的飛速發展,是世界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市場, 因而是中國汽車企業的主場。全球車企在白熱化投入和競爭的時候,中國車企沒有必要,條件也不完全具備進軍發達國家。我認為﹐對發達國家的汽車市場必須有足夠的准備,比方資金,銷售系統,故障反修,法律規定,體制接軌等等。但是必須關注世界汽車發展前沿……
2. 把握中國汽車發展方向……
立功問:就中國國內汽車發展的趨勢而言,怎樣走自主開發之路?
大總答:大家都知道中國汽車工業在過去三十年主要是走了一條與國外跨國汽車集團合資發展的道路。中國汽車的快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從每年7000輛轎車到去年的2200萬輛。同時中國開放的合資企業也爲國內汽車企業積累了資金,積累了經驗和培養了人才,所以國內汽車在世界上發展很快。是中國汽車發展的正確之路. 但是發展到今天就不能再以合資爲主了。必須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才能成爲汽車強國. 比如,雖然巴西汽車年産量爲100~200萬輛,也是一個汽車大國, 但巴西不是一個有影響的汽車強國. 它只是跨國汽車集團的制造基地。制造環節雖然重要,它是汽車發展基礎,但是他們沒有核心品牌和不具有開發能力,也就不可能有自主品牌。
今天說到自主開發,我們應當有開放式的思維,開放式的辦法和開放式的體制。不能說每個螺絲釘的都要自己造才是在自力更生,而是要強調爲我所用,爲我所控,打造汽車工業的基本能力。
比方說,2007年當時我作爲上海汽車集團副總裁時,收購英國裏卡多2010(Ricardo)工程設計團隊就是爲我所用,爲我所控的例子。該團隊300余人是羅孚(Rover)開發的基本成員,購買後爲上汽榮威(Roewe)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2009年,我作爲北京汽車集團總經理購了買薩博(Saab),從整車到發動機,變速箱,不光是産品本身,而且購買的是所有知識産權,開發技術 (稱之爲Know-how),包括規範、標准、測試方法、專利等等,並非只是制造圖紙。由此大大地縮短了自主開發時間,提高了發展速度。
目前中國汽車的制造能力已經與外國先進水平接軌,旗鼓相當,而自主開發關鍵在于開發技術,知識産權。
立功問:謝謝大總的精辟總結。從底特律2014年國際汽車展,爲什麽關于新能源技術已經遠遠沒有前兩年熱乎了?中國汽車新能源的發展方向在哪?
大總答:實際上,我們討論的是新能源的技術路線問題。長期來說,新能源汽車仍然是全球汽車的發展方向,因爲能源的不能再生決定了必須發展新能源汽車。同時也要認識到﹐新能源汽車在短期無法與發展百年的完善技術競爭,也無法成爲主流。
先說美國吧。汽油發動機近年技術顯著提高,來源于渦輪增壓(Turbo Charge),可變進氣和缸內直噴這三項技術,使得發動機燃油性能提高。近期,美國天然氣大儲存量的發現將緩解部分能源危機,美國很快將從燃油進口國變成輸出國。我認爲這是降溫原因。
談中國的新能源車。國內對各種能源單一的技術都做過研究。比方說,天然氣、二甲醚、氫、生物柴油(Bio-diesel) 、傳統混合動力(HV) 、混合電動(HEV)和純電動(EV) 、尤其,插電式(plug-in)等。以電驅動技術爲主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發展方向。當然,充電設備的建立依賴與整個工業的配套發展。
柴油機用于大型商務運輸、農用機械、軍用設備等等將限制對乘用車的投入,因爲石油提取汽油與柴油是在一定的比例下進行。
立功問:請談談中國汽車工業的優勢與挑戰。
大總答:中國汽車市場是最大的優勢,已經成爲全球汽車生產製造商競技的主場。中國汽車的“後發優勢”不可阻擋。中國不需走別人走過的彎路,“後切入”將大大地縮短我們發展周期。目前勞動力成本仍然具有優勢,生産能力具有優勢。
挑戰是要趕上一流的産品開發,掌握一流的汽車know-how。這需要時間。目前﹐國有大型企業是汽車工業的主力。這種體制在過去三十年體現他的有利之處. 所以發展快,每四年産量翻一番。但今天這種體制展現的是他的制約之處,要闖出真正一流的國際汽車公司十分困難。比如對國有資産流失的擔心就使得國有企業國際化動力不足。因爲投資海外風險比較大。18屆三中全會看到了這些問題,提出國企改革,引入混合經濟體制的設想。其實,國有並不是問題,國外汽車企業同樣有所謂他們的國資在內。比方說,大衆汽車就有他們的國資,只是企業完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機製運作進行。
我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進一步整合將繼續,國企市場化改革將不可避免。中國汽車增長速度雖然會有所減慢,但是朝二三線發展,汽車工業仍然會繼續增長。
再說說汽車零部件和民營企業,目前中國有三萬多家。因爲不受體制限制,他們的驅動力,生命力非常強大,而且發展迅速。
中美汽車交流協會(USCAE)會長﹐春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大總(前排左七)主辦2014年“中美汽車精英沙龍”(左上);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總領事趙衛平(前排左八)﹐商務參贊舒駱梅(前排左三);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展主任柴佔祥(前排左九);密西根州經濟發展署高級副總裁Steven Hilfinger(前排右一);美國汽車研究中心(CAR)榮譽主席(Chairman Emeritus)Dave Cole(後排右二)和總裁Jay Baron(前排左六);上海通用汽車(GM上海)副總裁蔡賓(前排左四);KeySafety總裁羅傑生(Jason Lu)(後排左四);密西根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胡仕新(后排右一);美中汽車交流協會執行副會長王麗莎(前排右三)。 (潘立功摄影)
3. 尋求汽車國際商機……
立功問﹕從北京汽車總經理的位置退居之後﹐大總成立了“春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能介紹一下公司的目標﹐運作和已經成功的業務﹖
大總答:春晖資本是一家專注于汽車及相關先進制造業的投資與顧問公司。結合産業和資本、連接中國與海外,支持中國企業特別是汽車零部件企業海外並購(目標篩選,提供資金,完成交易, 整合管理),引進産品和技術,並在中國發展其業務。
不同于一般的財務顧問或財務投資人,春晖核心團隊將利用其在汽車行業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幫助企業平穩整合、擴大銷售收入、提高管理水平,與收購公司和合作夥伴一起創造價值。春晖核心團隊有85豐富的海外工作及汽車行業管理經驗,具有管理大型國企和跨國公司的經驗。核心成員都是國際上知名的汽車行業專家和管理專家,具有汽車專業、運營管理、市場戰略、財務投資、法律事務等專業知識。
成立以來,春晖與中國許多汽車及零部件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並與歐美潛在並購對象建立緊密聯系。海內外資本市場與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對春晖的商業模式非常認同,目前春晖已與世界最大的私募基金和主權基金開始合作。
簡單地說,春晖爲專注汽車方面得投資與顧問公司。與中國公司一道,肩並肩走向國際市場。牽頭選定目標,實現並購,參與投資,管理整合。形象地說,爲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公司“扶上馬,送一程”。在國際商業運作上,一定遵守法律和法規,不能有所謂“潛規則”,這樣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立功問:能具體地介紹成功的業務?
大總答:春晖團隊在國際並購方面有很好的成功業績。團隊成員曾主持了中國汽車企業的許多成功案例,比如英國裏卡多2010、瑞典薩博汽車、德爾福中國獨資/合資、荷蘭英那法汽車部件、德國威格爾變速箱等等。去年一年又成功完成了四項海外並購業務:與大洋電機共同收購美國Prestolite、萬豐集團收購Meridian、還有Hemisphere和Punch等等,他們分別爲商用車點火器(Starter) 、世界輕量化鎂鋁材料、自動變速箱和汽車電子導航業務。其中,三家公司在美國,一家在歐洲。因爲春暉對國際業務熟悉,成功率非常之高,高于60%。春晖網頁:http://www.ophoenixcap.com/news/5.html
4。世界車都-底特律與中國汽車工業
立功問: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後,許多人認爲世界汽車之都-底特律將徹底衰亡,尤其底特律市的破産,讓世人覺得底特律已經“空城”,汽車業已煙消雲散了。這只是一種錯覺。爲什麽車城底特律仍然是世界汽車人士之寶地?中國汽車工業怎樣利用寶地取得雙贏?
大總答:美國金融危機已經過去,汽車工業正在複蘇。底特律汽車之都地位並沒有動搖,因爲百年汽車的研發生産銷售,使底特律具有豐富的汽車資源,廣泛的人才資源和大規模的供應商網絡,目前任何其它城市與之仍無可比擬,包括汽車發展發達的國家,如日本和德國。中國汽車發展得市場最大,速度最快,但是與先進技術和開發先進技術的能力,還有相當距離。所以,第一點,兩地技術能力和營銷市場的互補存在巨大潛力。
其次是底特律與中國汽車的合作完全是“雙贏”關系。沒有底特律汽車工業的現代技術,中國汽車從零開始,不會有今天發展如此之飛速。大家知道﹐2013年中國汽車生産總量2200萬輛,已經連續五年超過北美。
北美汽車廠在中國的産量成績顯著,去年,通用汽車銷售超過300萬輛,福特增長了50%。由此爲這些北美汽車公司的增長提高了機會和空間。當時我代表德爾福和通用在中國辦合資時,就確立了通用汽車在全球的戰略,産品與北美同步,在上海建立技術中心。可以說,已經取得了雙贏。
說說汽車零部件行業得發展趨勢。中美汽車零部件的合作在大大地加快。去年,前六個月中國對美投資增長了290%。大約三萬個民營企業關注北美投資市場,因爲他們比國企活躍,已經成爲一只強大的驅動力。當然政府也在改進服務,將出國投資審批制度完善爲申報制度。這是完全積極的管理辦法,有利于中國宏大外彙的健康使用。而底特律所在州和郡的政府官員﹐密西根州的州長施奈德(Rick Snyder)和韋恩郡長郡長費卡諾(Robert Ficano)多次率團訪問中國﹐尋求中國企業來密西根州投資。
第三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海外汽車兵團”功不可沒。海“龜”(歸)在北美汽車設計上作出了貢獻,同時世界車都-底特律爲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中美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底特律-中國的緊密聯系將會長期下去。底特律汽車工業華人要目光遠大,在雙贏的環境中,抓住優勢,抓住機遇,個人事業一定能有所成就。
立功說﹕多謝大總的寶貴時間和對當前汽車工業的全面概括。
結束語:只有站在世界汽車發展前沿﹐把握中國汽車發展方向﹐不斷尋求汽車國際商機﹐才能在世界車都-底特律與中國汽車工業之間共創雙贏。